我在英國從事 Unreal Engine Real-time Artist已有兩年,主要負責建築視覺化。雖然團隊僅八人,但較為熟悉Unreal Engine 的同事則只有三人,其餘皆專注於 CPU 渲染(3ds Max + V-Ray)或純建模工作。偶有需要扮演技術美術的角色,一邊協助同事從 AEC(建築、工程、施工)流程轉換到 DCC(數位內容創作)流程,一邊編寫內部技術文件、製作教學影片,以降低重複溝通成本。
然而,因為我的英文表達尚未足夠流暢,導致教學與問題解決的效率不夠高:同事在遇到瓶頸時,我無法精確表達處理方式,反而浪費了大量時間。若能大幅提升技術英文能力,不但能加快教學進度,也能讓同事在遇到技術問題時快速自助,大幅減輕在日常專案中的負擔。
因此我打算針對快速提升在3D職場所需要的英文能力,設計一份屬於3D職場可以使用的訓練課表。
📘目標與核心學習要點
核心術語精通
在演示與問答中,自然且正確地運用專業術語(如 PBR、Lumen、ray tracing、proof-of-concept 等)。
流暢呈現任務與目標
演示主題做到「無停頓、少重複」。
專業、有禮的問答回覆
採用「問題重述 → 解決方案 → 預期效益」三段式架構,讓回答精準有條理。
端到端流程完整簡報
以 20–30 分鐘篇幅(或更長)呈現從 3D 材質製作到 Unreal Engine 打包的全流程 Demo。
📘每周練習課表
自主錄音實際操作方式補充
選一個具體主題:例如Product Configurator
撰寫口語化開場稿
按這個框架寫 4–5 句即可:約 30–45 秒。問候+自我介紹:
“Hello everyone, I’m ____, a real-time artist in architectural visualisationDemo 目標:
“Today I’ll show you how to transform a 51‑story BIM model into an interactive, photorealistic digital twin using Substance 3D and Unreal Engine.”流程概覽:
“First we’ll generate PBR materials in Substance Designer, then import and automate floor splitting in UE5, and finally compare Lumen vs RTX ray tracing.”互動邀請:
“Feel free to stop me with any questions at any time.”
朗讀並錄音
找個安靜空間,大聲讀 3–5 遍,錄下來。
播放錄音,標記不順或發音卡頓處,反覆修正。
逐步加長:先練「開場」,熟練後再把流程細節(每段 1–2 句)加進來,累積成完整 10–15 分鐘 Demo。
持續迭代:每週選不同主題重複上述步驟小練習。但須有一個主要主題貫穿整個月,結合本月Youtube tutorial拍攝主題或作品集內容。
📘進度檢核與預期效果
短期(1–3 個月):能在跟讀與錄音中,流暢重現核心句型;擬定並錄製首支 3 分鐘 Demo 影片。
中期(4–6 個月):完整掌握 20 分鐘端到端流程簡報,並在團隊內部分享,收集回饋持續優化。
長期(7–12 個月):能自信地以英文在外部場合(如線上研討會或社群直播)介紹作品與流程,並將影片上傳 YouTube 或個人作品集。
希望能在 2025 下半年至 2026 年,達成「以全英文簡報工作流程」的目標。期待能與大家分享更多學習到的新知,一起討論、互相啟發。